古代员外休闲生活(古代员外是什么职称)
2023-12-04 18:30:39未知 作者:江都在线
古时候的员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?权力有多大?
1、清朝时候的员外并没有什么实权,大都是乡绅富豪。“员外”虽然以字面意思讲像是编外人员,但确确实实是国家副部级领导。到了清朝,六部权力缩水,员外郎成了一种闲职,不再与科举挂钩,反而成了一种皇帝封赏的虚职。
2、员外一职在魏国末期就开始出现了,当时有员外散骑常侍、员外散骑侍郎这两个官职,到了南北朝时期又设立了殿中员外将军、员外司马督等,此后唐、宋、明、清都有延续。
3、员外是员外郎一职的简称,有正额之外增设之意。最早设置这一职务的是在三国时的魏末时期,那时称员外散骑常侍,到了晋朝初年又设置了员外散骑侍郎,其实都是皇帝的侍从官。
4、员外全名为员外郎,这是一个正规的朝廷官职,始于隋朝时期,从唐朝到明朝一直沿用。
5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员外郎是一种官员,具备一定的行政权力和职责。他们有时代的限制,但是其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并对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在古代“员外”这个称呼代表啥意思,是否会是官职?
1、员外”是一种官职,从字面意思我们就能看出它表示“正额之外”增设之意,起源于三国时期魏末。最早设置的官职叫员外散骑常侍,到晋朝初年设置了员外散骑侍郎。
2、员外其实是员外郎的简称,是古代的一种官职。三国时期,魏国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,晋朝初年又设置了,员外散骑侍郎,都是皇帝的侍从官。南北朝时期经设置了殿中员外将军,员外司马等等,都在官名上加了员外两个字。
3、员外,在古代是指正员以外的官员,后指的地主豪绅。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,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,故富豪皆称员外。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。是较高贵的近侍官。
4、员外,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,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,故富豪皆称员外。员外是员外郎一职的简称,有“正额之外”增设之意。三国时期魏末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,晋朝初年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,都是皇帝的侍从官。
5、员外的意思是:古指正员以外官员(全称为“员外郎”) 、指地主豪绅。员外就是指正员以外的官员,不过在后来,这些官职可以捐买,所以很多富豪都可以称为员外。
古时候的员外是做什么的?
1、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,是一种官职,有“正额之外”增设之意。三国时期魏末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,晋朝初年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,都是皇帝的侍从官。南北朝时,又新设了殿中员外将军、员外司马等。
2、员外是一个汉语词语,意思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,后指的地主豪绅,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,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,故富豪皆称员外。
3、古代员外,指的是部门的二把手,在每个朝代有不同的等级以及权力。
4、自从明朝以后,员外郎就是一种闲职了,与科举没有了任何该案系,但是渐渐的与财富却联系在了一起。只要肯定花钱,地主或是商人就可以弄个员外官来做。
5、古时候是没有员外这个称呼的。到了三国时期才开始设置,相当于侍从武官的职位,闲职,没实权,但是呆在领导人身边,是领导信任的人。
6、员外其实是员外郎的简称,是古代的一种官职。三国时期,魏国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,晋朝初年又设置了,员外散骑侍郎,都是皇帝的侍从官。南北朝时期经设置了殿中员外将军,员外司马等等,都在官名上加了员外两个字。